我有產後抑鬱症嗎?

新手媽媽不容易做。

由懷孕開始到分娩後,身體經過重大的變化。除了感受為人父母的喜悅,也要學習做媽媽,換片餵奶掃風不斷重覆,寶寶哭了又擔心他不舒服,同時自己的身體又在復原階段,難免身心疲憊,產生負面情緒。

產後憂鬱 產後抑鬱 Common Care

Photo by Alicia Petresc on Unsplash

 

在香港大概40%80%的產後婦女會受此影響,徵狀通常於產後二至三天出現,但病徵相對比較輕微,一般一至兩星期自行緩解。

大部分的媽媽都會受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或 BABY BLUES)影響,感到情緒不穩定、易哭、煩躁不安及失眠。

 

什麼是產後抑鬱症?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香港有大概百分之十的新任媽媽會患上產後抑鬱症,而全球患病率則是13%19%,但相信由於某些婦女就算留意到病徵都未必求醫,因此很多個案都未被確診。

產後憂鬱 抑鬱 情緒病 低落 治療 懷孕 媽媽 症狀  Common Care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產後抑鬱症狀通常在產後六星期至一年內出現,徵狀與產後情緒低落相似,但較嚴重和持久。

無論是第幾胎都有機會受產後抑鬱症影響,而且可由不同的因素引起,如荷爾蒙轉變而影響情緒、嚴重睡眠不足、基因遺傳、懷孕時期及前後的生活壓力事件、對於懷孕過程有所懷疑,及缺乏社交支援等。如果能及早識別徵狀,便能儘早得到治療。如果你是新任媽媽的伴侶、家人或朋友,亦可留意她有否出現以下徵狀,讓她得到你的體諒和支持。

 

產後抑鬱的主要病徵包括:

  • 長時間感到沮喪、空虛及無助

  • 經常哭泣或無故哭泣

  • 對以往有興趣事物失去興趣

  • 食慾不振

  • 失眠

  • 疲倦乏力

  • 精神難以集中並無法解決問題

  • 感到憤怒、煩躁不安和焦慮

  • 感到一無是處、自責內疚及經常對自己作為母親的能力失去信心

較嚴重的病徵包括:

  • 有自殺或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念頭

 
 
產後憂鬱 抑鬱 寶寶媽媽健康 情緒病 治療 心理病 Common Care

Photo by Courtney Kammers on Unsplash

怎樣尋救協助?

如以上的情況持續多於兩星期並影響你的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因為每位媽媽都可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及徵狀,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能作出評估,確定是否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會影響你照顧寶寶的能力,減低母嬰的維繫,對你、你的孩子和整個家庭都會有其他的負面影響,所以媽媽的產後情緒健康十分重要。

無論你在公立或私立醫療機構進行產後檢查,都會被安排填寫EPDS(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或 CES-D(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等問卷來評估你是否患有產後抑鬱症。

如果你有任何對於產後抑鬱症的疑問,產後檢查時可與婦產科醫生或母嬰健康院的護士查詢。你亦可以約見家庭醫生、安排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或聯絡Common Care Central 的治療師作專業評估和治療。

Common Care Central 是一個提供網上心理分析輔導及治療的平台,根據你所提交的自我評估問卷為你配對合適的精神健康治療師。如你有以上任何產後抑鬱症狀,或對 Common Care Central 提供的服務感興趣,請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如何減少患上產後抑鬱症的機會?

產後憂鬱 抑鬱 治療 情緒病 媽媽寶寶健康 Common Care

Photo by Dakota Corbin on Unsplash

 

如果你曾經有產後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你更須加倍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減少患上產後抑鬱症的機會或減輕抑鬱的程度,例如:

  • 於懷孕前作出家庭和財務安排,有充足的準備

  • 對為人父母以及解決生育後的種種挑戰和難題抱實際的期望 

  • 與伴侶計劃及分工照顧寶寶的責任,可減低婚姻衝突、不滿和無助感 

  • 確保有充足的睡眠(例如託伴侶、工人姐姐、陪月或家人幫忙照顧孩子) 

  • 多認識關於懷孕、分娩、產後護理和照顧嬰兒的資訊,做好兩手準備,減低焦慮(如參加母乳班或育兒工作坊等)

  • 避免社交孤立,與朋友保持聯繫及認識其他有年齡相約的寶寶的媽媽或夫婦

  • 好好照顧自己,保持均衡及健康的飲食並抽時間做一些休閒活動或產前喜歡做的事情(如運動、嗜好、聯絡朋友)

 

Common Care提供網上治療服務,並可根據你目前的問題、需求、偏好及目標為你配對合適的專業人士或訓練有素的臨床心理學家,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且價格相宜,希望能為你帶來幫助。

 

此文章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學意見、診斷或治療。如有任何疑問,請勿延誤或避免尋求獨立醫學意見或治療。若你懷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正承受不良精神健康的困擾,請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Iris Wong

When Iris is not spending time with her two sons (one of which is a pug) or online shopping, Iris is either eating or thinking about food. She has written for Post Magazine of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rave and WAiWAi Sydney.

https://www.linkedin.com/in/irisckwong/
Previous
Previous

舒緩壓力的5個方法

Next
Next

我為何隱瞞我的精神健康困擾